文化
美麗的村莊
沿著新修的公路朝東行駛,不大一會兒便把楊灘村甩到了身后。哥哥說:“前邊就是我們南灘。”我訝然——竟然不知道這條公路從南灘經(jīng)過。
眨眼的工夫,我夢繞魂牽的老家——南灘村映入眼簾,僅有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安靜地臥在新公路的斜坡下。車子放慢了速度,哥問我們想不想回村轉(zhuǎn)轉(zhuǎn),我們異口同聲地喊道:“想!”哥哥瞅著公路邊進村的小道,惋惜地說:“你看,就是這個路口進村,不知什么人用石柱堵上了,車過不去。”歡喜的心情瞬間沉重,我們不自覺地伸長了脖子,目不轉(zhuǎn)睛地瞅向公路下的村子,爸爸指著高高矗立的建筑說,瞧,那是村部;媽媽驚喜地喊著,快看,這是寨子,前邊這一片是大隊上的果園;哥哥說,這座山就是沙蔥臺子,小時候下雨后,總會約伴,挎著籃子、背著袋子上沙蔥臺子欻沙蔥——那時候物質(zhì)匱乏,沙蔥可是稀有美食。我指著沙蔥臺子上的建筑,疑惑地問道:“哥,那里怎么還有房屋?”哥哥說:“那是新建的養(yǎng)殖場。”我的心情頓時失落了。
小時候的暑假,我們幾個孩子總愛約伴爬沙蔥臺子。大家站成一排,齊聲喊著口令“一二”,便撒開腿朝山坡跑去。在爭強好勝心的驅(qū)使下,我們使出全身力氣,手腳并用努力向上攀爬。生長在山腳下的孩子,爬山對我們來說是件輕松的事情。不大工夫我們便爬到了山頂,一個個小英雄似的,抹著臉上的汗珠,嘰嘰喳喳說笑著。俯瞰腳下,我們居住的村莊躺在綠油油的田地中間,遠處的黃河宛若一條絲帶,蜿蜒向東流去。沙蔥臺子承載了許多歡樂的記憶,曾經(jīng)屬于我們童年樂園的地方,如今換了模樣。
村子東邊的果園是當時的集體財富。春暖花開的日子,身體矮小的我和小伙伴們爬上果園的墻頭。我們騎在墻頭上,細嫩的小手撫摸著果樹的枝條,欣賞著滿園綻放的花兒,在果園里灑下歡聲笑語。暑假的午后,我們幾個調(diào)皮的孩子拿著小簸箕,跑到果園北邊的打麥場上,掀起厚厚的麥柴,把藏在麥柴下的麥粒用手歸攏到簸箕里,學著大人的樣子簸呀簸,將麥殼、細柴和泥土與麥粒分離。把麥粒簸干凈后裝起來,就這樣一點一點積攢,等看到有兩三斤時,便提著這些麥粒到果園換蘋果吃。小時候的我們調(diào)皮又活潑,小腦袋里總有層出不窮的點子:挑野菜、干農(nóng)活、爬墻頭、鉆柴堆、上樹抓鳥、下河摸魚,個個都是生活小能手。
那時候想進趟城并非易事,先要到離村莊不遠的申灘碼頭乘船,再騎著自行車在鋪滿碎石的公路上前行。在我的記憶中,縣城很遙遠。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,河面上開始修建黃河大橋,后來公路也由碎石路變成了柏油路。縣城離我們近了,村子里好多人進了城,在城里買房扎根,而我們也只有在清明節(jié)上墳時才回去。
而今,高速公路和高鐵從村子北邊穿越,這條新建的公路從村子南邊穿過,我們兒時生長的小村莊不再寂寞,它在現(xiàn)代化建設(shè)中飛速發(fā)展。我的村莊,我的夢,我永恒的記憶和思念,愿你越來越美麗!(申雅華)